15221920176

技术文章

Technical articles

当前位置:首页技术文章溶氧电极常见故障及维修

溶氧电极常见故障及维修

更新时间:2025-09-29点击次数:142
  溶氧电极在水质监测等领域应用广泛,但在使用过程中常出现一些故障,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了解这些常见故障及维修方法十分必要。

 

  一、常见故障
  1.读数不准确:
  ①温度不稳定会使测量结果产生偏差,因为电极测量受温度影响,需要使用温度稳定器或校正温度系数。
  ②高盐度环境下,测量结果也会受影响,可能需用低盐度标准溶液重新校准。
  ③水中污染物附着在电极上,或者电极与溶液间存在气泡、异物,会导致读数不准确甚至出现“漂移现象”。
  ④电极老化后,响应速度变慢,读数也不准确。
  2.导电率不稳定:
  电极与溶液间存在气泡或异物,会使导电率不稳定,导致电极读数不准确甚至“漂移”,这种情况可能需要清洗电极或更换新电极。
  3.测量值异常:
  电极帽上表层沾染、薄膜受损、电极帽工作寿命已尽、电极帽内侧和电极头沾染且固定圈未旋紧、温度显示不正确(温度探头浸入深度不够或受损)、未套上电极帽、未识别到电极帽、电极帽损坏等情况,都可能导致测量值出现异常,如测试值太高或太低等错误信息。
  二、维修方法
  1.针对污染物与气泡:
  对于电极上有污染物附着的情况,若是普通电极,可使用清水冲洗,切勿用手或其他硬物擦拭电极膜帽;若是光学溶氧电极,使用前检查外观,用ArcAir或平板连接查看性能指标,指标低时更换光氧膜帽,安装时注意规范,不能向膜帽中添加电解液,内部污染时用镜头纸擦拭玻璃视窗。
  2.电极老化与再生:
  电极老化时,一般1年左右可进行再生,包括更换内部电解液、更换膜片、清洗银电极,若银电极有氧化现象,可用细砂纸抛光。
  3.其他情况:
  若是温度相关问题,要确保温度探头浸入深度足够,受损则送回维修;未套上或未识别电极帽时,进行相应安装或更换;电极帽损坏则更换电极帽。同时,要定期清洗电极(1-2周一次)、校验零点和量程(2-3月一次)、再生电极(1年左右一次),发现电极泄露时替换电解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