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221920176

技术文章

Technical articles

当前位置:首页技术文章PH计酸度计测ph值的原理

PH计酸度计测ph值的原理

更新时间:2025-09-17点击次数:56
  PH计(又称酸度计)是一种用于精密测量溶液酸碱度的仪器,其核心原理基于电化学效应与能斯特方程,通过测量电极系统与被测溶液之间产生的电动势来换算pH值。
  一、核心测量原理:原电池电动势与能斯特方程
  PH计(酸度计)的工作原理本质上是利用了一个原电池系统。该系统由两个电极——指示电极(通常为玻璃电极)和参比电极(如甘汞电极或银-氯化银电极)——同时浸入待测溶液中构成。参比电极的关键作用是提供一个已知且稳定的电极电位,作为测量的基准。而玻璃电极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前端对氢离子敏感的特殊玻璃薄膜。当它接触溶液时,其膜电位会响应溶液中氢离子活度的变化而变化。
  这两个电极在溶液中构成的原电池,其产生的总电动势(E电池)是参比电极电位(E参比)与玻璃电极电位(E玻璃)的代数和,即 E电池 = E参比 + E玻璃。此电动势与溶液中氢离子活度之间的关系遵循能斯特方程:E = E₀ + (RT/F) * ln[H⁺]
  其中E为电极电位,E₀为标准电极电位,R为气体常数,T为热力学温度,F为法拉第常数,[H⁺]为氢离子浓度。将方程转换后可得,在25℃时,溶液每变化1个pH单位,电极电位相应改变约59.16毫伏。PH计内部高阻抗的精密电位计(电流计)负责测量这个微小的电位差,并将其放大,最终直接转换为pH读数显示出来。
  二、温度补偿的重要性
  能斯特方程中的电位变化值与温度(T)直接相关。因此,为了确保在不同温度下测量的准确性,现代PH计均设有温度补偿功能(如温度补偿旋钮或自动温度感应探头),以修正因温度变化引起的测量偏差。
  三、仪器的关键组件与现代发展
  传统的仪器分离式电极已较多地被复合电极所取代。复合电极将玻璃指示电极和参比电极集成于一体,并填充有饱和KCI溶液作为内参比液,使用更为方便。根据应用场景和精度要求,仪器发展出多种类型,包括笔式、便携式、实验室台式和高精度工业在线式等。其精度等级从0.2级到0.001级不等,数字越小,精度越高。
  四、操作中校准的必要性
  由于电极电位会随时间缓慢变化,为了获得准确结果,测量前必须对PH计进行校准,通常采用两点校准法。即先用pH=7的标准缓冲液进行“定位”校准,再根据待测溶液的酸碱性,选用pH=4(对于酸性溶液)或pH=9.18/10(对于碱性溶液)的标准缓冲液进行“斜率”校准。校准能有效消除电极的不对称电位和液接电位等因素带来的系统误差。
  总而言之,PH计(酸度计)基于电化学原理,通过精密测量由氢离子活度变化引起的电极电位差,并利用能斯特方程将其转换为pH值。其设计巧妙融合了化学、物理学和电子学技术,使之成为科研和工业领域至关重要的分析工具。